买球网·365(中国)官方网站入口/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您好,欢迎进入买球网·365(中国)官方网站入口/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新能源开发趋势十篇在线买球

发布时间:2024-04-06 20:54浏览次数:

  买球网站在研究新疆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之前,有必要对所谓的经济周期和地区经济周期做一简单说明。按照经济学界已普遍接受的观点,一般将经济周期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的差不多同时扩张,继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所组成的。这种变化重复出现。”(韦斯里・克莱尔・米歇尔)据此,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一个总量问题,不是区域问题。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将经济周期研究方法运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也正成为一个重点方向。这是因为,全国经济总量由地区经济构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要素禀赋差异,各地区会形成自身的特殊性,中央与地方之间、全国与区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的差异更加明显。针对一个国家的、一般化的经济周期理论,不能完全反映地区经济运行的特殊性,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减缓的趋势。因此,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地区性的经济周期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地区经济周期研究是对一个国家局部的、区域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是研究全国总量下的局部分量问题。研究地区经济周期波动必须首先认清以下事实:一是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离不开全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和联系;二是地区经济周期不能完全等同于全国经济周期;三是国家政策一般是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是在全国经济(周期)既定的前提下,验证新疆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并就新疆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加以分析,希望对新疆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实际经济增长的周期过程并不都是完整的周期性重复,也不能将每一次上下波动理解为一个经济周期。对具体经济周期的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 “波谷―波谷法”或“波峰―波峰法”,也可分为直观判断法、趋势线划分法和中位线划分法等。本文主要运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新疆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进行研究。

  1、直观判断法。即根据时序数据曲线和经济的周期规律,将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几个年份作为一些周期的起点或终点,增长率较高的几个点作为周期的峰值。对于一些不大的起伏,往往根据经验判断为某个周期中的小波动。这种方法划分经济周期的准确性跟判断者的经验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根据习惯上经常采用的经济环比增长率(这里即GDP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按照“波谷―波谷法”,可将新疆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九年间划分为九个小波动(见图1和表1)。

  2、趋势线划分法。该方法在假定和承认经济变量在发生波动的同时还存在着趋势性变动,即经济变量围绕着一条趋势线上下波动。当经济变量的变动由谷底接近趋势变动线时,处于周期的复苏阶段;由趋势线到达峰顶的过程是周期的扩张阶段;再由峰顶回归趋势线的过程是周期的收缩阶段;由趋势线回落谷底的过程是周期的萧条阶段。该种方法的关键是要确定趋势线,采用不同的趋势线会有不同的经济周期划分。本文根据新疆经济的历史趋势值得出对新疆经济周期进行划分的趋势线,从而对新疆经济周期进行划分(又称趋势百分比法)。

  首先利用SPSS对新疆生产总值绝对量的实际值Y(按可比价格,以指数表示,1978年为基期)进行曲线回归,结果为三次方曲线的决定系数Rsq最大,为0.9972,故选用三次方曲线年间新疆生产总值的相应趋势值Y?鄢;然后求出各年新疆生产总值绝对量的实际值与其历史趋势值的百分比y(具体数据见表2),计算公式为:

  y表示各年新疆生产总值绝对量的实际值对其历史趋势值的上下偏离程度(见图1,图2),根据“波谷―波谷法”可以将这29年的新疆生产总值的波动分为4个大周期。其中1978―1982年为一个周期(该周期为不完全周期,没有分析1978年以前的情况);1983―1989年为一个周期,长度为7年(该阶段的最大值-1.02虽然仍在历史趋势线以下,但根据判断仍将该阶段作为一个周期);1990―2002年为一个周期,长度为13年;2003―2005年为一个周期(该周期也为不完全周期,其发展仍在继续)。根据表1可以看出,其中两个完全的大周期又包含几个小的经济波动,如,第二个周期包含了3个小波动,第三个周期中包含了4个小的经济波动。

  根据图2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四个周期的划分情况,同时能够纵观29年中,围绕着历史趋势线 ,新疆生产总值绝对量水平的变动情况。在1978―1982年第一个周期(未完全周期)内新疆生产总值从1978年超过历史趋势值27.23%的高峰下降到1982年的历史趋势线年第二个周期内,新疆生产总值绝对量水平一直处于历史趋势线%)的时候,也未达到历史趋势线的水平,说明新疆生产总值在这一周期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第三个周期(该周期包含4个小的经济波动)中,1990―1991两年为经济的恢复阶段,1992―1994年为经济的扩张阶段,并于1994年达到这轮周期的最高峰,1995年开始下降,到1998年下降到历史趋势线附近,完成这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1999年下降到历史趋势线以下,进入衰退期,并于2002年达到谷底,随后在下一个周期内,2003年新疆经济围绕历史趋势值开始上升,到2005年上升到历史趋势线以上,目前仍处于上升趋势。

  1、新疆经济周期波动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有较强的一致性。由图2可以较直观地看出新疆生产总值和全国生产总值各自围绕历史趋势线上下波动的大致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波动趋势是大致相同的,即当全国生产总值的绝对值从高于(低于)历史趋势值的高位(低位)降到(上升到)历史趋势值的低位的过程中,正好也对应了新疆生产总值的绝对值从高于(低于)历史趋势值的高位(低位)降到(上升到)历史趋势值的低位(高位)的过程。进一步利用SPSS对新疆生产总值对其历史趋势值的偏离度与全国生产总值对历史趋势值的偏离度作简单相关分析,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57,表明两者显著相关,也证明了地区(新疆)经济周期是在全国经济周期的大环境下形成的,受到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和制约。

  2、新疆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等同于全国经济周期。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疆经济周期波动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同时根据图2和SPSS的分析结果显示,两条曲线是不完全重合的,也并非完全相关。这表明地区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等同于全国经济周期,即新疆经济的周期波动在受到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和制约的同时也具有一些自身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新疆经济周期的谷位和峰位均有升高的趋势。经济周期波动的谷位(或称深度,本文是指实际GDP偏离历史趋势值的深度)体现经济收缩的力度。谷位越高,说明经济收缩性越强,抗衰退能力越弱;反之,谷位越低,说明经济收缩性越弱,抗衰退能力则越强。新疆经济周期波动的谷位由1982年的-10.2%上升到1989年的-4.79%,再到2002年的-4.36%,上升趋势明显,说明新疆在经济不景气时期的经济收缩性变弱,经济的抗衰退能力增强。从图2中可以看出,新疆经济的收缩性要弱于全国经济的收缩性,但抗衰退能力则强于全国经济。经济周期波动的峰位(或称高度,本文是指实际GDP偏离历史趋势值得高度)体现经济扩张的强度,峰位越高,说明经济在经济景气时期的扩张能力越强,越具有活力;反之说明经济在经济景气时期的扩张能力越弱,缺乏活力。新疆经济周期波动的峰位1986年为-1.02%(位于历史趋势线%的水平,说明在改革开放后的两个较完整的周期内,新疆经济在经济景气时期的扩张能力是逐步增强的,第三个周期比第二个周期更具有活力。从整体上看,新疆经济比全国经济更具有活力。

  整体上来看,新疆经济周期的谷位和峰位的升高,说明新疆经济扩张有力,活力增强,且经济抵抗衰退的能力增强,表现出新疆经济发展趋势乐观的一面。

  (2)扩张期占总周期长度的比重(周期扩张长度比)有下降的趋势,而收缩期占总周期长度的比重(周期收缩长度比)则有上升的趋势。扩张期是指从波谷上升到波峰的时间跨度;收缩期是指从波峰下降到波谷的时间跨度。一般用周期扩张长度比反映经济扩张的持续性,而用周期收缩长度比反映经济的抗衰退能力。新疆经济改革开放后的各周期中,周期扩张长度比有下降的趋势,而收缩期长度比有升高的趋势,说明新疆在改革开放后,每个周期中经济扩张的持续性降低,扩张能力有减弱的趋势,但经济的抗衰退能力增强。

  (3)经济周期波动的振幅渐趋平稳。经济周期波动的振幅(或称幅度)体现经济增长上下波动的剧烈程度。从图2可以看出,新疆经济周期波动的振幅要大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振幅,但前者又具有自身特点,即新疆经济围绕历史趋势线上下波动的振幅在刚进入改革开放后,从一个高位急剧下落到一个较合理的水平后,从第二个周期开始至今,经济周期波动的振幅变化不是很大,第二周期为8.42%,第三周期为11.43%,说明新疆经济的周期波动趋缓,经济震荡相对变弱。

  3、新疆经济周期波动受国家政策影响。新疆经济周期波动,除了受其自身的条件的影响较大外,国家政策也是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政策对新疆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全国经济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所形成的新疆经济发展战略。在新疆经济整体战略规划的指引下,新疆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次飞跃,正面临第四次飞跃。纵观这四次飞跃,对新疆经济的发展战略的定位(尤其是前三次)都是围绕农业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展开、围绕其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批典型的以采掘和原材料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属于典型的自然资源过渡依赖型经济。

  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是近年来新疆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但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性。首先,自然资源过渡依赖型的经济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会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现代社会,资源性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持续带动性差,受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影响,产业发展相对不稳定,从而在新疆整体经济波动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在资源开发的产业链上,新疆基本处于最初级的上游,属于资源的最初级加工,新疆大量原料资源外运,对下游产业依赖度高,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下,加上新疆非常有限的运输条件,一旦下游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定会波及上游产业,从而对经济发展波动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

  通过上文对新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全国经济周期波动既定的前提下,新疆经济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性。新疆(地区)经济周期波动性与全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又并不完全重合,表现出新疆经济的一些自身特点,如新疆经济的收缩性弱于全国经济的收缩性,但抗衰退能力却强于全国经济;新疆经济比全国经济表现出更多的活力,但分析显示,新疆经济的稳定性却低于全国经济。就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可见,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在其自身发展方面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体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其在与全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比较中表现并不容乐观,反映了新疆经济还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潜力。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疆经济,新疆应结合自身资源情况,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如结合国家对新疆资源战略的定位,可在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鼓励第三产业发展;改变新疆资源开发大多处于上游产业链上的状态,加大资源深加工工业生产,大力发展资源生产下游产业。

  [3] 刘树成: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业的核心,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管理,一方面能够培养和造就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导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这一现象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以便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机会取得发展。

  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有近500万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真正学过人力资源专业的只有20%左右。大多数人从业经验明显不足,其整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5%,而在发达国家则为75%。据统计显示,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紧缺型人才。

  长时间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存在很大的结构性缺陷。从表面上来看,这一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在行业、区域、专业等方面分布比例造成的。可是从根本来说,这是由人才结构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不高、协调程度不够造成的。

  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人,但我国优秀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据统计,长期以来中国大陆赴海外留学的学生中大多数未回国,回国率只有1/3左右。还有资料统计表明,中国仅在美国的各类人才就达到45万人。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还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上日程,还只是处于传统行政性、事务性劳动人事管理阶段,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只是把人当做一种工具,并没有把人作为能动的、可实现创新的资源,关注的是成本、使用和控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单位也要参与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新的发展趋势,管理层只有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战略,才能抓住机遇,取得新的进步。

  在新的形势下,人力资源将不再仅仅被作为管理或支持的角色,而是更多地从战略的角度来讨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力资源对其核心竞争优势的作用在于对其战略能力的支持,然而对战略支持的前提是数据支持和事实支撑。另外,通过怎样的手段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单位业务的融合以及人力资源部和其它各业务部门的融合从而有效协同、共享资源已经成了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的关键思考点。

  从长期的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都不太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随着各种形式的网络组织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边界也变得日益模糊,不但跨越组织边界、不再局限于单位内部的管理事物,而且向着更为广阔的管理空间延伸。

  从人力资源应用方面来看,之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是劳动力管理,然后是人才管理,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力资本管理。也就是把人力资源作为可以创造利润的资本,而不是花钱的成本。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将单位全部的知识保存下来,然后让所有的员工共享;如何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高的学习平台;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个性化的服务;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透明和公开。

  怎样通过价值链的管理来有效地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增值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价值链本身的实质就是对人才的激励和创新的过程。根据价值链来使管理范围不断拓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价值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所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应该积极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从权力中心走向服务中心。

  随着价值链理念的发展、对组织精简化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外包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事业单位可以将一些非战略性的职能模块进行外包,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而且还可以使管理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战略层,进而推动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的发展。

  认识经济活动的主体。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认为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和开发,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专业理论及技能,是近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当中,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树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观念,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所以必须把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纳入到整体发展的战略当中,深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合理有效地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灵活地使用,从而为单位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人才竞争当中,为了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许多单位纷纷对传统的工作任务设计方法进行了改变,更多的是考虑员工的个人需求,让员工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所追求的生活乐趣来合理地设计其工作职务。此外,许多单位根据员工的技能对其工作环境进行调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许多单位在选聘员工的时候,不只是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和内容,也更多地考虑员工的才能、并据此适当地对工作任务和工作团队的结构进行调整。

  首先,要建立事业单位内部的竞争机制。让内部员工能够公开、公平地竞争上岗,而事业单位也要做到真正的用人自主、择优录取。其次,要出台合理的薪酬政策。薪酬不仅要与员工的工作和贡献直接挂钩,还要能够有效地单位内部的公平性和单位外部的竞争性,此外还要根据形式的发展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后,还要给员工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在新的形势下,员工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薪酬方面。许多员工更加渴望能够获得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因此,事业单位要多多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帮助其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使其对组织和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事业单位只有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真分析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准确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合理地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才能在竞争当中抓住机遇,取得长足的发展。

  2012年4月5日,Citrix宣布将其所属的CloudStack开源软件提交给Apache软件基金会,这标志着CloudStack已成为一个完全开源的Apache项目,同时也是业内首个加入Apache软件基金会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Citrix公司云计算产品事业部产品副总裁Kevin Kluge表示:“云计算并不是凭借某一个公司的力量就能实现的目标。云计算需要军团式的作战方式。CloudStack完全开源可以吸引更多公司和开发者加入CloudStack社区,共同进行开发、测试,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从而加速云应用落地。”

  CloudStack加入Apache软件基金会后,会有专人对其进行监管,这种运作方式更符合开源技术发展的要求。CloudStack以前遵循的是有约束性的许可协议——GPL协议。该协议规定,如果企业在某个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开发或修改,就必须将新的成果反馈给社区。许多企业其实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私有代码,而Apache许可协议则采取开发者自愿反馈的原则,这让开发者们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具有开创性的研发工作。

  CloudStack的前身是Cloud.省略。在Cloud.省略有紧密合作,天云趋势从那里获得了源代码、产品定价权和在中国的销售权。高瀚昭介绍说:“天云趋势是国内首个对CloudStack进行源代码级开发的厂商,在过去18个月中已经在中国部署了10个以上的大规模商用云平台,客户涉及电信、电力等多个领域。目前,天云趋势已经对CloudStack的400个Bug进行了修复,并且将其中的200个修复反馈给CloudStack社区。”

  其实,天云趋势的云平台——Elaster“云成”就是基于CloudStack开发的,而天云趋势的另两个主打产品——BigData“云慧”和SecureSync“云间”未来也会与CloudStack产生交集。基于CloudStack,天云趋势可以为中国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高瀚昭表示:“开源的好处是可以加快软件产品的开发速度,而不足之处在于很难把控软件产品的质量。对于企业客户来说,可靠性、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天云趋势会继续提供商用化版本的产品。”

  2012年4月,OpenStack第五个版本Essex,包含了150项新功能,增强了稳定性与互操作性。虽然OpenStack在业内声名远播,但是仍然有些人认为OpenStack只是个半成品,在商业应用方面并不成熟。Kevin Kluge表示:“OpenStack与CloudStack的基础不同,选取的发展道路也不同。OpenStack主要面向的是开发者,而CloudStack在开源之前已经有100多个成功的商业应用。因此相对来说,CloudStack在商业应用的广度和成熟度方面要超过OpenStack。”

  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1.能源危机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动力。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流。世界各国欲借发展新能源摆脱其对石油的依赖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

  2.金融危机提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龙源期刊。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拉动经济复苏,获得市场[1]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共同的战略选择。

  3.环境污染呼唤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城市的污染源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4.技术变革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除了常规的化石能源(煤、石油)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发展趋势,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了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代用燃料,已成为新型动力系统汽车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开始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越来越受到重视;纯电动汽车借助各种高新技术特别是新型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进入市场,并有快速增长的趋势;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看好,各种资助和示范验证正在进行,真正进入市场将还有一个较长的时期;代用燃料汽车可以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合成燃料、醇类燃料、醚类等多种清洁替代能源,成为解决石油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发展趋势,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其战略定位。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车用能源发展战略,克林顿时期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混合动力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布什时期追求零排放和对石油的零依赖,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后期还计划用10年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使用生物质燃料;近期奥巴马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施了总额48亿美金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计划,其中40亿美金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龙源期刊。日本在2006年“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明确提出,通过改善和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推进生物质燃料应用、促进电动汽车应用等途径,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能够降低20%。重视生物燃料和燃料电池等技术开发,拟在2011年单年度生产生物燃料5万千升发展趋势,计划在五年内斥资2090亿日元开发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液体合成燃料技术、车用电池,以及氢燃料电池科技。近期又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重要内容,计划到2020年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能够达到1350万辆。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形成产业化,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厂商的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在国内热销,在国际市场上也令其他国家厂商望其项背。

  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将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力。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早期以生物质燃料和天然气为主,在本世纪初期提出到2020年实现23%的石油替代,主要是生物质燃料、CNG以及氢燃料,但近期对于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欧洲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国家规划非常细致、系统,从基础研发做起,分阶段从研发产业化、基础设施方面给予统筹布局。2009年下半年德国的电动汽车计划以纯电动汽车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5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目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划、政策文件发展趋势,加强了对形成本国电动汽车产业的有效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高度重视产业初创期的政策扶持;主要采用税收和补贴等政策支持措施;税收、补贴政策往往与油耗控制政策及尾气排放控制政策相结合;注重加强对降低整车重量的政策引导。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加强了对本国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针对培育形成本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关注点重在两个方面:大力支持先进电池等技术的研发和鼓励购买电动汽车。

  2009年1月,韩国颁布“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在绿色运输系统方面,提出重点开发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自主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国产化,2013年进入绿色汽车世界4强。2009年9月,美国“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拨款20亿美元,支持汽车电池技术等的研发和配件产业的发展发展趋势,尽快生产出全球最轻便、最廉价和最大功效的汽车电池,使美国电动汽车、生物燃料和先进燃烧技术等站在世界前沿。

  2009年4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绿色税制”,免除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时的多项税收,还提出在2009年11月后的一年时间里再提供2300亿日元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车型的补贴龙源期刊。2009年7月1日,美国政府提出了总额10亿美元的“汽车折价退款机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计划为期一年;“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提出,为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美国政府将提供总额高达75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英国政府在2010年度预算案中提出“绿色复苏”计划,其核心是挑选2~3个城市作为仅适用电动汽车的纯绿色城市,重点推动普及电动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充电网络,保证电动汽车能在路边充电站及时充电;对放弃污染较高旧车、购买清洁能源车的消费者,提供每车2000英镑的补贴。

  在车用动力电池领域,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用动力电池负责储存并为电动机提供电能发展趋势,其性能、成本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从当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发展趋势来看,镍氢电池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车用动力电池,由于其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上的优势,在短期内仍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首选动力。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性、低自放电率、高比能量、高比功率、环保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较好,一旦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将成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动力选择。

  在车用驱动电机领域,永磁无刷电动机结构灵活、设计自由度大、性能较好,适合成为电动汽车高效、高密度、宽调速牵引驱动,已经在混合动力轿车上进行较多应用,但是受永磁材料工艺影响和限制较大,而且控制系统复杂,造价很高;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兼具直流、交流两类调速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维护修理容易、可靠性好、转速和效率高、调速范围宽、控制灵活发展趋势,如果其技术瓶颈(转矩波动大、噪声大、需要位置检测器、结构复杂性较大等)得到突破,将更适合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被视为最具潜力的电动车电气驱动系统。

  电子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在汽车的各个领域,包括动力牵引系统控制、车辆行驶姿态控制、车身控制和信息传送。随着集成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明显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政府都制定和实施了系统的激励性政策,在发展规划、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消费政策、环境标准、道路交通管理等方面,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1.发展规划制定。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根据产业发展所处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分阶段、分类别发展规划,动态调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使电动汽车产业顺利实现由政府推动过渡到市场推动。

  2.基础研究资助。美国、日本、欧盟等地政府组织科研大攻关,协调全境范围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机构、科研单位、汽车和燃料厂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并对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直接补贴龙源期刊。

  3.财税政策激励。各国政府通过财税政策降低消费环节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从经济上激励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主要措施包括:购置税减免、返还以及直接补贴,许多欧盟国家基于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制定车辆税费,针对消费者购置新型、清洁和高能效汽车给予税收减免;征收燃油税,欧盟实施高税率燃油税激励消费者选用节能环保的先进柴油车。

  4.技术法规限制。美国、日本、欧盟等普遍采用强制性技术法规限制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并逐步提高技术标准,促使汽车生产商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新能源汽车。各国和地区的法规主要有:美国的CAFE标准和Tier标准、日本燃料经济性标准和尾气排放标准、欧洲自愿协议和欧盟尾气排放标准。

  5.交通管理奖罚。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等地在交通管理措施中也有所体现,给予新能源汽车交通优先和停车免费等奖励,对高油耗、污染大的汽车采用惩罚性的措施。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国际路线]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5).

  [3]张进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J].环境保护,2010,(18).

  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的基础性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的构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我国煤矿机械的相关配套设备逐渐完善,国内的煤矿行业基本上采用了机械化操作,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动力在线买球,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外相比煤矿机械设备研发起步阶段较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核心煤矿机械研发技术依赖国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压力与威胁,竞争力相对不足。因此,我们要全面认清当前我国煤矿机械发展面临的现状,从而更好地促进煤炭行业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煤炭上的需求量必然增加,同时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对于煤炭的消耗量也一定程度上增加。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化工原料,其生产量在我国处于紧缺的状态。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许多煤矿的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转,直接增加了煤炭事故的安全隐患。尽管我国的煤炭行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煤炭的单产量不高,煤矿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能源紧张,造成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智能化的机械操作在煤炭行业得到推广与实行。智能化的推行一方面减少了操作者的直接接触,保证了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本行业的不断革新。智能化不仅是新技术普及的必然趋势,而且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限制,我国煤矿机械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很多煤矿机械的智能化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不仅使我国的煤矿设备的生产能力受到制约,而且不利于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使用的煤矿机械设备都是自主研发与生产,在煤矿机械设备的设计中重视理论轻实践。加之我国煤矿的矿区情况各异,煤矿机械的设备与矿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导致生产的煤矿机械设备在一些矿区使用存在问题。这些煤矿机械设备在理论上性能优秀,但到实际工作中却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甚至出现故障问题无法使用。这就造成我国煤矿的生产能力不足、效率低、安全性能差,直接导致我国的煤炭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目前,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功能相对单一,因此,不仅增加了成本开销,而且不利于操作人员的使用。未来,我国煤矿机械发展将会功能综合化,一台设备多种功能集一身。例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煤矿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的实现,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提高了煤炭的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把分散的煤矿矿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与操作,从而实现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在当前能源紧张与国际能源备战激烈的情形下,我国只有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操作,才能更好地化解国内外所面临的挑战。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是指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研发高性能的设备,把人工操作的流程由机械操作代替,把分散的操作程序集中简化到一定的步骤,实现煤矿机械设备自身的高效性。同时,注重煤矿机械设备体积与外形等设计,把笨重的机械设备尽可能的简便化、轻便化,从而降低运输压力,保障机械设备自身的使用寿命与功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常用的煤矿机械设备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是对精度高、能力强、技术尖端的设备仍不能实现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为此,未来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国产化势在必行。同时,在煤矿机械国产化的过程中要考虑其人性化设计与实际的实战性能,切实实现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现代化、国产化,以期更好地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服务。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搞好煤炭行业事关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改进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增加煤矿机械设备科研经费,定点培养研发人员,为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与物质保障。其次,以科学技术为龙头,形成一个煤矿机械设备创新的部门,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适时研发与跟新设备,从而更好地适应矿区生产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与养护知识的学习,把使用与养护统一结合,从而延长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与性能。通过以上三点措施,可以切实提高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水平,从而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物质保障。

  煤炭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煤炭行业对煤矿机械设备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是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考验,而且是促使煤炭行业自身革新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化困难为动力,切实把煤矿机械设备研发落到实处,只有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确保科研经费与人员的到位,才能推动我国煤炭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1]刘岩.我国煤矿机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3,04:28-29.

  [2]翟正成.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2:22.

  [3]徐振普.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17.

  [4]郭孝先,宫龙颖,荆建宽,张振林.市场引导下我国煤矿钻孔与凿岩机械的发展趋势[J].矿山机械,2011,06:12-19.

  在“十二五”机械工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列入我国工业整体发展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并且明确指出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应该制定绿色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坚持以此目标为指导和发展的方向,促进工业生产的清洁性和环保性,并且为最终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做出不懈的努力。由此我们能够看出,绿色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在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大型工业企业的建立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并且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与我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理念相背离的。因此,若想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解决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来带动社会经济的绿色化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了机械制造安装企业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的必然性。

  新时期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以获取经济效益为准则,而是要保证其在不浪费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再去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之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一个机械制造安装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是由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绿色化发展程度来决定的。简单来说,也就是一个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水平越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越强。因此可以说,新时期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其不得不朝着绿色化发展趋势的方向发展。

  近些年来,国际化机械制造企业的水平不断的加快,不论是在机械制造的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方面,都要比我国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发展程度高,这就给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每个企业在发展中都不可能只是满足于在国内的发展,都会对进军国际市场抱着一定的愿望,而国际化机械制造水平的高度,很好的为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它们为了追赶甚至赶超国际水平,会不断的进行技术的革新和新技术的研发,并且使自身不断谋求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若想实现绿色化发展,首先就要树立起绿色化发展的理念,这是开展一切绿色化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绿色化发展理念,才能促进机械制造安装企业不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寻找实现绿色化发展的途径,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模式。

  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通常是衡量其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若想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要不断进行科技的创新,研究开发出更加先进、更加智能的绿色化装备,并用这些绿色化的装备来充实企业本身。这不仅会促使机械制造安装企业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会推动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趋势的前进步伐,不断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在进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着资源节约的生产原则,在保证工艺质量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对还可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应该进行加工处理,将其变成可利用的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绿色化发展趋势,并最终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必须树立起绿色化发展趋势的理念,将企业的绿色化发展趋势作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对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我国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生产目的的绿色化。

  [1] 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9(11).

  趋势外推法(trend extrapolation)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推断未来的一类方法的总称,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其理论要点体现为:一是决定事物过去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该事物未来的发展,其变化,不会太大;二是事物发展过程一般都是渐进式的变化,而不是跳跃式的变化,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依据这种规律推导,就可以预测出它的未来趋势和状态。因此,趋势外推的含义可以定义为:依据经济事物的历史数据,先描述出散点图,辅之以数学模型,进而预测出未来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数值,是一种探索型的预测法。

  由上述可推断,趋势外推理论有两个假设和两个核心环节。“两个假设”:一是预测对象的发展趋势不变;二是预测对象的发展过程是渐变,而不是突变。“两个核心环节”:一是找到合适的趋势拟合曲线方程;二是确定趋势曲线方程中的参数。进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针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可以通过选择差分法,而采用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中的龚珀兹曲线预测模型;第二,其中龚珀兹曲线预测模型表达式为:其中y:观察值;:估计值或预测值;t:年次;k,a,b:待定参数。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事物过去发展状况的因素中,选取对当前该事物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因素a,而且是以b的幂指数次方来影响,同时随着时间t的推进a与b的取值是不断变化的;第三,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过程中,参数a,b,c,d…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旅游主体、不同的发展事情可能代表不同的影响因素,比如: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用因素;经济利益能否持续化因素;社会文化是否达到生态效益;旅游核心产品或旅游有形产品等产品因素在旅游者当中的吸引程度等等;第四,最终确定的因变量yt+1可由前面几期的数据来拟合求出。

  趋势外推法作为一种最为常用的经济预测方法,是一种利用过去来推测未来状态的方法。由于经济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是外推法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经济发展虽有跳跃式,但主要是渐进的。通过对贵州省大量乡村旅游发展过程的总结,人们发现其中的发展过程很多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我们掌握这种经济的过去发展规律,就可以遵循这种规律进行推导,以确定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未来,这就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外推法的基本原理。

  同时,外推法所基于的如下两个假设前提是能够吻合乡村旅游发展过程需要的,其一: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决定经济的未来发展,变化是不大的;其二:经济发展过程一般属于渐进变化,而不是跳跃式、无规则的变化。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形式和参与主体结构图的变化,结合趋势外推原理新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便呼之欲出。

  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同时,贵州乡村旅游目前主要采取了五种体制和模式,如下所述:

  (1)以股份制为主的“天龙模式”:平坝县天龙镇以特有的“屯堡文化”资源,提出了“旅游强镇”的发展思路,镇政府负责旅游规划、保护资源、协调关系等软环境建设;成立旅游公司负责基础设施、项目包装等硬件建设,同时与旅行社合作开发市场。对于以天龙村为核心景区的“屯堡文化”资源,按村民房屋庭院所处的位置、观光价值,在村民自愿原则下,折算成资源股纳入统筹管理,按章分红。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开发经营手工艺品、参加“地戏”表演、导游解说等活动,拓宽就业门路,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已有超过80%的村民成为股东并参与乡村旅游业。

  (2)以出租反包制为主的“金山模式”:贵阳市小河区金竹镇引进客商落户金山村,成立起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以每亩800元年租金向农户租赁连片低产旱地和荒坡,首期工程已建成近千亩生态农业观光园、3000平方米竹木结构的亭台楼阁,推出集观光、休闲、娱乐、食宿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引来游人如织。目前,金山村已有130多户农民土地出租后,又被公司反包给他们分户经营,农民从中又增加了一笔承包费收入。

  (3)以协会合作制为主的“董公寺模式”:遵义市红花岗区董公寺镇,在总结过去开展“农家乐”经营中各自为政、低档次恶性竞争的弊端后,引导各村先后成立起旅游等协会开展自律和新一轮发展工作,同时采取“支部+协会”办法,发挥村级党组织作用,帮助解决协会活动场所、启动经费等困难,并组织协会成员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各种乡村旅游节、研讨会、餐饮竞赛等活动,使全镇旅游业升级换代,走上了服务配套的“山庄型”发展新台阶。

  (4)以工分制为主的“郎德模式”:该村以“国宝”级的苗寨文物和苗族歌舞表演为特色资源,全民参与旅游业,村里根据每个村民所能担当的角色,制定不同工分标准,制作相应工分牌。游客来到寨门口,男女老幼闻声而出,或参加欢迎仪式、或参加节目表演,活动结束时,分别到发牌人那里现场领取工分牌,作为日后结算分红的根据。这种管理体制在苗寨和谐社区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5)以民办公助制为主的“卡蒲模式”:平塘县卡蒲乡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前景看好,但受到资金和人才制约,启动困难。该县制定出规划后,采取部门对口扶持办法,开展村民培训、水电路建设、房屋庭院包装、改厕改圈改厨建沼气池等工作,对旅游餐饮接待户还配送电冰箱等设备,帮助村民开发民族餐饮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如今,卡蒲村正以崭新面貌迎接四方来客,乡村旅游业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以上模式是目前开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以村寨为载体、农民为主体,它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于不同的喀斯特地区,其开发乡村旅游固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所依托的开发理念肯定不能苟同,应依据本地区自然和社会的具体条件为根本做适当调整。

  (1)新的发展观——hb理念。hb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短视盲目的资源利用方式,认识到乡村旅游真正的限制因素不是资金,不是客源,是“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从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且有度的开发。因此,hb理念的资源配置方式首先要求建立新的旅游发展评估体系,以“可持续”为宗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确立真正能够体现旅游发展“质量”的各项指标,比如人均消费额,游客的逗留天数,大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等。要确实体现旅游发展从“粗放”向“集约”,旅游战略从“硬”向“软”的转变,最终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政策无论制定的多好,取得成效还得依靠贯彻和落实,所以该评估标准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从根本上遏制盲目的项目投资。其次,旅游资源的增量开发固然重要,但是存量的盘活和再利用同样需要重视。开源和节流并举才是有效的资源配置之道。因此在对新项目审批从严的同时,要鼓励对既有资源的保护和深度开发,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hb理念指导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盲目地随市场而动是现在很多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通病,须知消费者的需求总是瞬息万变的,供给商不能总是处在被动适应的地位,而是要引导消费,创造消费,真正从长远利益考虑本地或本企业的未来发展以及产品的开发。而hb理念下的产品要求其在开发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准则,根据当地资源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地设计适合本地情况的旅游产品,同时注重相关资源的配套建设。比如一个以风土人情见长的小城,就不能盲目跟风以商务会展旅游为重。

  而在具体的项目规划时,需要谨慎地控制物质和能源的投入。每一个大型旅游项目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仔细的成本效益计算,明确责权才能动工。可以成立一个专业评估机构,由市政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其评估结果对该项目能否上马有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3)hb理念下政府角色的演变。hb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市场经济并不融洽。在现实中,想要依靠市场或企业的力量去实现hb理念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仍然是推进旅游业模式转变的主导力量。新形势下政府角色的扮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贯彻“和谐平衡”的新型发展观,从宏观上控制整个乡村旅游发展的合理节奏与进度;第二,落实更为合理的新的“旅游资源评估体系”的建立;第三,完善旅游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最后是在产品开发上对大型旅游投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严守自己的职责范围,保持对整个旅游的客观立场。惟有如此,才能克服“补偿性反馈”,从而实现整个旅游系统的和谐发展。

  hb理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其更具前瞻性的思维模式。它以“和谐harmonious”为灵魂,以“平衡balance”为准绳,以旅游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们追求的不再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是如何控制“游客规模”,通过消费结构的优化来增加旅游收入;不再是经济性指标单方面的“突飞猛进”,而是包括生态、社会等各项指标的全面进步。整个旅游系统将在“适当的速度”下螺旋式地前进,从而更加稳定,更加可持续。

  冰箱,是一种使食物或者其他物品保持低温状态的设备,目的是为了解决食物的变质问题。世界上的第一台压缩制冷式的家用冰箱于1910年在美国诞生,1924年瑞典的丽都公司研究开发出家用的吸收式冰箱。1927年通用电气公司开发出全封闭式家用冰箱,三年之后,空气冷却连续扩散吸收式冰箱投放市场。1931年新型制冷剂的开发研制成功标志着冰箱技术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冰箱的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家用冰箱。目前主流的家用冰箱的制冷机理主要是通过制冷剂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通过压缩机对于制冷剂的反复压缩,就可以降低目标环境的温度。国内的冰箱厂商主要是在研发新型制冷剂和开发高效的压缩机上进行创新。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类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对于冰箱的进口有着严格的环保要求。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于环保的支持力度,消费者购买新型的环保冰箱可以获得国家一定程度的补贴。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开发出更为绿色环保的家用冰箱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市场竞争力。这种环保趋势主要是体现在对于绿色制冷剂和绿色制造材料的应用。

  目前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难题就是全球的能源短缺,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地球上可供开采的化石燃料已经所剩无几,过去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新型能源技术进展缓慢,能源结构目前还是主要依赖化石燃料。人类社会为了应对能源的短缺的问题,一方面是积极的研制新型能源技术,比如太阳能发电技术;另一方面是在提供能源利用效率上做文章,从实际效果来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比开发新型能源技术效果更明显。我国对于冰箱进行了能耗的等级划分并在冰箱上张贴出来,节能的冰箱还可以获得国家财政补贴。消费者选购节能冰箱重要原因是可以降低冰箱的使用成本,未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提高,节能的冰箱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亲睐。

  智能化趋势主要是是指智能控制技术在冰箱的应用。21世纪是“傻瓜式”产品大发展的时期,从傻瓜式相机获得巨大成功就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智能化的产品是多么的喜爱。傻瓜式的冰箱完全可以解决人们对于不同食物保存所需要进行的冰箱参数设置,完全可以按照食物的特点设定最合适的保存温度,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人们可以坐在客厅去遥控冰箱。

  家用冰箱使用的制冷剂多为氟氯烃类产品,这类产品对于地球的大气层有着一定程度的损害,很早之前,科学家就发现南极上空的大气层空洞,因此,开发新型制冷剂至关重要。目前新型的制冷剂主要有R600a,R600a的ODP为零,对臭氧层无破坏,GWP值近于零,温室效应小,能效比比R12稍好。但其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对其使用和操作必须遵守规范。而实际200 L左右冰箱中R600a的充注量只有60 g左右,使用得当,完全可以采用。

  冰箱报废之后处置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冰箱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环保原料的应用,减少白色污染,多采用可回收重复利用的材料。比如在冰箱内胆泡沫材料的选择上,选择可以生物降解的泡沫原料,在冰箱报废之后,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压缩机可以被称为冰箱的心脏,同时也是冰箱的主要耗能部分,因此节能技术的关键之一就是开发高效的压缩机。目前,家用冰箱主要是采用往复式全封闭压缩机,冰箱设计的过程中,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进气方式的改进,增大输气系数,采用低粘度的高效轮滑油减少摩阻。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发动机控制方面,采用无极变频技术,可以让压缩机根据热负荷的微小变化,实现从2000~4000 r的无级变速。还有就是加大对非线性压缩机的开发和应用。

  家用冰箱上的蒸发器主要有管板式、吹胀式、单脊翅片管式和冷却排管式,冷凝器主要有丝管式、翅片式和内置管板式,虽然名称复杂多样,但也各有其优缺点,都有在特定情况下最好的一种选择。冰箱换热器主要从结构上去完善,如管路的布置,减小管内外导热热阻等方法。新型换热器创新虽步子不大,但也有进展,如中科院理化所研究了一种冰箱用“蓄冷(热)不间断工作冷凝器,蒸发器”,通过加装“蓄冷(热)液”技术来储存压缩机工作时的能量,压缩机停机时继续释放出热(冷)量,以此保证不间断工作。当前也有从加强管内工质冷凝放热系数入手,利用微细管路换热的研究新进展,来开发新式冷凝器。

  本类和节能相关,但从人的使用方面来说,它是一种对冰箱“傻瓜化”的操作理念,让人更方便使用。如:通过尽可能少的按键,实现电脑自动优化,利用智能、节电、速冻等多种运行模式,实现自动匹配最佳温度的目的。精确控温,误差控制已达到0.1度之内,实现精确保鲜。人工智能自学习系统,全优化控制,模拟人工智能,随食物储量多少自动控制压缩机运转,保持食物恒温储藏,新鲜持久不变,并能自主记忆存储习惯,优化参数。

  [1]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欧洲节能冰箱的发展趋势[J].家电科技,2010(2):34-37.

  1. 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管理者们经常会遇到类似国籍、文化背景、语言都不相同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以及管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迥然不异的组织如何沟通等问题。

  2.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面对着激烈竞争的市场,组织必然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于是,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法不断应运而生。例如,质量小组(QC)、全面质量管理(TQM)、经营过程重构(BPR)等。其中,经营过程重构是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的一部分,它意味着对经营过程、组织结构等的重新审视和反思,就好象它们是过去匆忙之中建立起来的一样,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构和再造。与本世纪初科学管理和30年代行为科学的诞生相似,90年代新的管理概念与方法的出现,必然会给组织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可能的趋势之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的弱化及向直线管理部门的第二回归。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面临来自国内、国外的剧烈竞争。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规模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已不再占有昔日的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规模小、技术含量却很高的小型企业,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小型企业里,管理部门,尤其是职能管理部门的浓缩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在这些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有时甚至还有财务会计部门都可能合并为一个部门,统一为企业提供综合职能支持。另一方面,巨型跨国公司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其巨大规模不再是优势,出于激烈竞争的压力,也在集团内部实行所谓的的内部企业家式的管理方式,把全球几十万人的大公司整编成数百个相对独立的、自负盈亏的成本--利润中心。这些成本--利润中心享有巨大的自主权,在财务、人事、生产、销售等企业管理方面享有独立的管理权。这样的成本--利润中心与上面提到的单个的中小公司十分相似,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弱化同样不可避免。

  可能的趋势之二:人力资源职能的分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职能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力资源配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轮换等),培训与开发(技能培训、潜能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与福利(报酬、激励等),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四大类。如果说这四大类职能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话,那么,随着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专项咨询服务业的发展,这些职能将再次分化,一部分向社会化的企业管理服务网络转移。企业的管理职能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手段,企业可能根据其业务需要对这些手段进行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佳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类职能活动是相互联系也是相互独立的,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分化组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经常可以看到。

  可能的趋势之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化趋势,看起来似乎与上述两方面的内容相互矛盾,实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上述两方面提到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弱化和分化,涉及到的都只不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职能,而非全部职能。实际上,在某些职能不断弱化与分化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些职能却在逐步加强。根据组织宏观管理理论,具有凝聚力和长期高成长能力的组织,都具有一个被组织大多数员工认可的共同理想与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组织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理想与使命。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趋于强调战略问题,强调如何使人力资源为实现组织目标作更大的贡献。

  任何一种崭新的媒介出现,都会对旧媒介形成一定的冲击,广播出现时如此,电视出现时也如此,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同样引起了关于传统媒体能否生存的激烈争论。

  新媒体自问世以来就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点一信息海量、时效快捷、互动性强,这些特点似乎更为符合市场需求和传媒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一公信力强,政策优势明显,覆盖率高,原创的内容资源。

  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两者的互动,渗透才能获得共赢。

  媒介的融合首先是技术上的融合。媒介融合根本和直接的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熟,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力。其次,媒介融合是内容上的融合。数字化使各媒体产品有了共同的平台基础,这给产品的整合带来了便利。各个媒体的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并根据各自的传播特点和受众需求进行重组和分装,市场中将出现更为多样化的版本和更为丰富的内容,以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再次,媒介融合还是产业上的融合,不能把媒介融合简单的理解为电视节目的数字化,等同于多媒体叠加和电视节目的多向分布。单一的“视频+网站+手机”形式并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从竞争的角度来讲,传统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传统媒体有真正的原创的内容资源,这是很多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另外传统媒体在广告经营上还有自身的优势,和一些传统行业的客户有比较长期的合作经验,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优势。那么,在媒介融合过程中,新媒体要逐渐吸收消化融解转化这些优势,实现其自身价值,弥补自身的缺憾。

  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在竞争中加快相互融合,尤其是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的融合将加速呈现,二者之间的界限将不断被突破,这也将推动传媒业的全面升级。融合新媒体,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将更加展现突出,也将注入新的活力;融合传统电视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也将不断冲破自身局限,完善视频音频内容来源,播放渠道等。

  从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到现在也已经有了将近半个世纪了,而从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第一次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开始,新媒体也才发展了不到二十年的历史,然后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里,新媒体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电视媒体也在寻找自己的出路。中央电视台对原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运营中央电视台网络、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资源;凤凰卫视也对凤凰网进行改组,成立了凤凰新媒体,其后,又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向大陆用户拓展其节目内容和服务。

  随着受众分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碎片化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碎片化”时代的来临,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尽管新旧媒体存在差异,但从本质而言,作为媒介,作为服务受众、为观众提供传媒产品的组织机构,两者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但新媒体技术毕竟不同以往的媒介生态,新旧媒体之间的“替代性”远远大于“补充性”。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内容传输、播出模式、受众参与、互动性等方面与传统电视有很大的,而且质量上也有了提高。

  新媒体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趋势,是一种规律。对于传统媒体,失去新媒体就等于失去了未来,但目前各电视媒体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目前电视台的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广告,虽然新媒体发展得如火如荼,鼓舞了无数人的信心,即使新媒体更多的是投入而不是收获。另一方面,谁也无法否认新媒体对未来电视的重大影响。因此许多电视传媒目前将新媒体只是视为传统媒体的延伸,作为现有播出渠道的补充,新媒体的播出内容几乎完全照搬传统电视。而新旧媒体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又使受众更趋向于免费的传统电视,而不愿选择成本较高的新媒体,传统媒体下的新媒体步履维艰。

  当前,媒体的同质竞争日趋激烈,各频道和节目之间存在形象相似,相互干扰竞争的普遍问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媒介融合使得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点更加广泛和多元,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传统电视媒体需要通过与新媒体的整合,更好的开拓市场,吸引更多受众。同时,传统电视媒体拥有强大的品牌资源优势,通过媒介融合能够扩大其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效益,而处在上升期的新媒体也急需构建自己的品牌来提升知名度、培养忠实受众。新旧媒体可以在各自媒介市场中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一个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平台,从而拉动整个产业链,为资源的再度延伸和效益最大化创造条件。

  新旧媒体之间的“替代性”远远大于“补充性”。要想不被狼吞掉,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也变成狼。新媒体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传统电视传媒与其等待被慢慢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淘汰,还不如自己将新媒体放在与传统媒体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根据新媒体的产业性质,采取相应的运营模式,包括新内容形式、新的内容制作方式、新渠道、新的推广方式、新的业务模式等等自发地进行平台转移。将新旧媒体竞争从传媒集团与业外资本的外部竞争,转化为集团内部事业部之间的竞争,自发地进行平台转移,从而掌握主动权,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020-88888888
网站地图